Skip to content

退休規劃(上):涵蓋退休金管理、老後居住選擇與資產變現

《退休規劃(上)》探討勞保勞退、公保公退、老後居住和資產變現等重要議題,專為關注退休的職場人士、公務員以及正在為老後居住和資產變現做準備的人設計。這份內容將幫助您掌握退休規劃的核心知識,讓您為未來做好周全的準備。

勞保勞退

當討論退休後的經濟保障時,勞保與勞退是勞工的兩個關鍵制度,雖然它們的目標都是保障退休後的生活,但實際運作方式卻有顯著差異。

共享制度與個人專戶的對比

勞保(勞工保險) 是一個採用共享風險的社會保險制度。它的運作方式類似於一個大水池,所有的勞工及雇主繳納的保費都匯集在一起,當你符合退休條件時,會從這個資金池中領取你的老年年金。這意味著,不論每個人的繳納金額,資金是「共享」的,按年資和薪資水平分配。

然而,為了避免資金池出現不足的風險,勞保制度迫切需要引入少領多繳晚退的機制,以避免資金池枯竭,防止勞保制度最終演變為國家級的龐氏騙局。這意味著,提早退休的人將會少領年金,延後退休的人則需要繳納更多的保費,從而增加每月年金的收入。這樣的設計旨在保障勞保資金池的穩定運作,確保所有參與者能夠持續享有退休保障。

勞退(勞工退休金) 則完全不同,它採用的是個人專戶制度。每個勞工都有一個專屬的退休金帳戶,雇主每月依法律規定提撥薪資的6%,這些錢會進入你的個人帳戶,並持續累積。這意味著,勞退金是屬於你個人的,無論是否轉職,專戶裡的退休金都完全歸你所有。

勞保老年年金

老年年金是勞保提供的核心保障之一,當你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且符合年資要求時,可以開始申請領取這筆年金。根據台灣的勞保制度,年金的計算基礎是你的平均投保薪資和累積的繳費年資。勞保制度提供了提前(減給)或延後(展延)申請的選項,勞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生活需求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減給與展延

  • 提前申請(減給):如果選擇在法定退休年齡前(例如60歲)申請年金,則每提前一年,年金金額會減少約4%。這對於需要提早退休或有立即收入需求的人來說是一種選擇,但需要承擔減少收入的風險。

  • 延後申請(展延):如果選擇延後領取年金,則每延後一年,年金金額會增加約4%。這意味著選擇延後退休的勞工可以每月領取更多的年金,但需要考慮延後申請所帶來的風險和限制。

以下是基於每月薪資45,800元的假設,試算出的不同退休年齡下的年資、增減給和每月年金金額:

退休年齡年資增減給每月年金
6030-20%17,037
65350%24,846
7040+20%34,075

展延的注意事項

在選擇展延請領年金時,除了能夠每年增加4%的收入,勞工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1. 通貨膨脹的影響
    雖然延後請領年金可以每年增加4%,但若考慮到年均約2%的通貨膨脹率,實際的購買力增長可能只有2%。通貨膨脹會侵蝕你的實際收入,尤其是在長期的展延期間,因此即便金額增加,實際能夠支配的財務資源可能沒有預期的那麼多。

  2. 壽命有限與折現率的影響
    延後請領年金時,壽命的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折現率)也是關鍵因素。假設壽命就是85歲,一個人在2025年選擇60歲退休,每月領取17,037元,持續領取25年,總金額為5,111,100元。若選擇延後到2035年70歲退休,每月可領取34,075元,但只剩下15年的領取時間。

    為了公平比較,我們將70歲時的年金折現回60歲時的價值,假設年折現率為2%。經過計算,2035年時的34,075元折現回2025年,實際價值大約為27,953元

試算比較:

退休年齡折現後價值 (元)領取年數總領取額 (元)
6017,037255,111,100
6523,147206,133,440
7027,953155,031,540

從試算結果可以看出,儘管70歲退休的每月年金金額看似更高,但經過時間折現後,實際的總金額反而低於60歲退休的總額。因此,延後請領年金並不一定能帶來更高的總收入,特別是在考慮到通貨膨脹和壽命有限這兩個因素時,應審慎評估展延的實際效益。

遺屬年金與選擇問題

當配偶過世後,遺屬年金的計算方式是已故配偶的老年年金的一半。此外,如果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總人數超過2人,每增加1人,遺屬年金會額外加發25%,最多可加計50%。這意味著,若有多名未成年子女,遺屬可能會領取到比老年年金一半更多的金額。

根據社會保險給付不重複保障的原則,當勞工已經領取某一項年金給付後,無法同時請領另一項年金。例如,假設先生先過世,太太符合領取遺屬年金的資格(年滿55歲,且婚姻關係存續一年以上)。當太太也退休時,她必須在自己的老年年金和先生的遺屬年金之間選擇一項領取。由於無法同時領取兩項年金,太太必須根據自身的財務需求和生活規劃,來決定選擇繼續領取遺屬年金,還是改為請領自己的老年年金。

勞退與節稅

勞工退休金不僅為退休生活提供經濟支持,還有潛在的節稅策略,可以通過自提和一次性領取來最大化退休資產的效益。

自提6%的效益

除了公司每月依法提撥的6%外,自行再提撥6%是提高退休儲蓄的有效方式。以月薪45,800元年資30年、勞退基金年均績效4.5%為例,如果你選擇不自提,退休時可以一次性領取2,010,000元。但如果你選擇每月自提6%,退休時的累積金額將增至4,030,000元

這樣的增長不僅源自於自提的額外累積,還來自於勞退基金穩定的績效。而且,自提部分不計入綜合所得稅,這對於高收入者來說是一個顯著的節稅途徑,能在減少稅負的同時有效增長退休資產。

一次領取的好處

在選擇退休金的領取方式上,一次領取具有明顯的好處。首先,退休金如果不一次領取,會算入遺產,在遺產稅中被課稅。此外,若在一定時間內未領取退休金,這筆資金可能會被政府充公。因此,許多人選擇一次性領取退休金,將其轉為穩健投資,避免遺產稅的負擔,並確保這筆錢能夠持續增值。

我個人也傾向於一次性領取退休金,並將這筆資金進行穩健的投資。這樣不僅能避免遺產稅的負擔,還能靈活運用這筆資金,實現更高的財務增值。

勞退一次領

公保公退

公務人員退撫沿革

年金改革爭議

年金改革的推動引發了廣泛的爭議,特別是針對公務人員退撫制度。過去,公務人員享有較優厚的退休福利,包括18%的優惠存款利率等,這些制度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為保障公務人員退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和公共財政壓力的增加,許多人開始質疑這些制度的合理性,認為它們給國家財政帶來過大負擔,也加劇了與一般勞工退休金制度的差距。

反對年金改革的人認為,這是對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公務人員的不公平對待,因為他們過去為國家服務應該享有這些保障。而支持改革者則認為,現有的退撫制度過於慷慨,無法長期維持下去,必須進行改革,以保障年金制度的持續性和社會公平。

現行天花板制度

在年金改革後,台灣的公務人員退撫制度設立了退休金的天花板制度,即對每位退休公務人員可領取的退休金總額設置了上限。這一措施旨在控制公共財政負擔,防止過高的退休金支出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穩定。

具體來說,公務人員退撫與勞保勞退的最大差異在於,勞保與勞退是完全分開計算的,勞工會分別領取勞保的老年年金和勞退的個人專戶退休金,而這兩者並不會合併計算。然而,公務人員退撫則將公保養老年金和公退月退休金合併計算,並根據合併的金額設立天花板。當合併後的金額超過法定上限時,系統會根據規定進行調整,確保所領取的金額不會超過政府設立的最高限制。

年改天花板

公務人員的退休選擇

公務人員的退撫制度提供了三種主要的退休金領取方式,讓公務人員能根據個人需求和財務規劃做出合適的選擇:

  1. 一次領取:這種方式允許公務人員在退休時一次性領取所有的退休金,立即掌握全部資金。這筆資金可用於其他投資或支出,適合希望靈活運用退休金、或擔心未來制度變動的退休者。

  2. 月退:選擇每月領取固定的退休金,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適合希望確保退休後有穩定收入來源的人。這種方式減少了投資風險,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退休者。

  3. 兼領:兼領方式讓公務人員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部分退休金(如半數),並同時每月領取剩餘部分的退休金。這種方式兼顧資金靈活性和穩定性,適合既需要部分資金做即時支出的同時,也希望保持穩定收入的人。

根據我的計算,選擇月退方式的累積資產在約10年後可能超過一次性領取退休金的總額。每月穩定的現金流隨著時間累積,若投資得當,最終的總資產可能會高於一次領取的金額。然而,由於未來存在不確定性,例如壽命、健康狀況或制度變更,一些公務人員可能會選擇一次性領取,以確保資金的靈活性,降低長期風險。

遺屬年金的特殊規定

在公務人員的遺屬年金規定中,當公務人員去世後,遺屬可以領取部分的退休金,但有特殊的規定。若配偶同樣是具有退職身份的公務人員,他們無法同時領取自己的退休金和配偶的遺屬年金。因此,從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如果公務人員與勞工結婚,勞工身份的配偶則可以領取遺屬年金,這樣能更好地最大化家庭的整體退休資產。

公退選擇

勞保勞退 vs 公保公退兼領

在討論勞保勞退公保公退的兼領時,我關注到兩者之間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年金改革後,這兩個系統已經變得更加公平。我認為年金改革已經有效地縮小了過去的待遇差距,無論是對勞工還是公務人員,現行的制度都更具平衡性。

公務人員與勞工的職業生涯像極了牆內與牆外的人。牆外的勞工總希望能進到牆內,享有公務人員的穩定與待遇;而牆內的公務人員卻往往渴望逃離,因為他們面臨著諸多限制和壓力。事實上,公務人員早已不再享有絕對的保障,根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統計年表平均被資遣年齡大約在45歲,這與許多勞工面臨的中年危機相呼應。

雖然公務人員在職期間確實享有較好的待遇,但他們的職業也充滿著諸多限制。例如,公務人員不能兼差創業,這剝奪了他們在職期間額外賺取收入的機會。此外,他們的工作地點無法自行選擇,遇到不理想的工作單位時,也無法輕易選擇離職。這些職業上的挑戰讓牆內的人同樣面臨困難。

因此,希望年金改革後,無論是勞工還是公務人員,都能對目前的制度感到安心,因為它已經考慮到了雙方的處境和需求,並在公平性方面進行了有效的調整。

兼領公平

老人居住選擇

隨著台灣社會逐漸步入高齡化,老人居住選擇的多樣化成為重要議題。居住環境不僅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也對他們的心理需求產生深遠影響。無論是老人公寓、住宿式長照機構、養生村、自宅養老、社會住宅,還是共生宅,每一種選擇都在滿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與挑戰。對於老年人來說,社交互動、情感支持以及居住的安全感,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以下介紹各種居住模式的優缺點。

住宿式長照機構

案例:台北市的弘道老人養護中心
弘道老人養護中心是台灣著名的住宿式長照機構之一,專門為需要長期照護的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與生活照護服務。該中心設有24小時護理人員,為無法自理的長者提供個人化照護計劃,包括日常生活協助和健康監控。對於需要穩定醫療支援的長者,這樣的環境能提供生理需求的保障,但社交互動方面相對有限。如果想知道更多照顧地點的差異,在我是照顧者這個內容中會有更詳細介紹。

老人公寓

案例:台北市的陽明老人公寓
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專為自理能力較強的老年人設計,提供安全且無障礙的居住環境。公寓內設有社區活動中心和健身設施,鼓勵長者參加社交活動,這對於維持心理健康、減少孤獨感和提升情感支持非常有益。雖然沒有專業的醫療照護,但公寓附近有醫院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適合身體狀況尚好的長者。

養生村

案例:桃園的長庚養生村
長庚養生村結合度假村的設計理念,專為注重養生與健康的長者提供服務。這類社區不僅強調健康活動和養生餐飲,還提供醫療設施以滿足長者的身體健康需求。對於希望維持身體與心理健康的長者來說,這裡的社交活動和情感支持是其主要優勢,尤其適合希望在健康環境中享受退休生活的人。

自宅養老

案例:衛生福利部的長期照顧服務 衛生福利部提供的長期照顧服務讓老年人可以在家中接受醫療訪視、生活幫助等服務。這種模式強調讓長者保有熟悉的社交圈,並能夠接受來自家人和專業照護員的情感支持,減少孤立感。然而,這種選擇對於有高度醫療需求的長者來說,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專業照護。

社會住宅

案例:台北市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台北市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劃為中低收入的老年人提供可負擔的住房。這些社會住宅通常設有無障礙設施和友善的公共空間,並且鼓勵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與社交機會。對於經濟條件較弱但仍希望與其他人保持社交連結的長者來說,這是個經濟且社交豐富的選擇。

共生宅

案例:合勤健康共生宅
共生宅提供了一個跨代居住的環境,住戶包括老年人、年輕人以及單身家庭,促進代際之間的互動與情感支持。這種模式不僅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還能讓他們在年輕家庭的陪伴下,享受豐富的社交生活,減少孤獨感。跨代互動提升了社區活力,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顯著好處。

老後居住差異

這些不同的居住模式各有其適應對象與優勢。對於長者來說,除了物質生活的保障,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也是選擇居住環境時的重要考量。無論是選擇維持獨立生活,還是依賴專業的醫療支援,每種模式都應根據長者的身體狀況、心理需求以及社交互動的需要來做出選擇。

老後變現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許多老年人開始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資產來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房產,作為人生中最具價值的資產之一,成為許多人選擇變現的重要途徑。透過不同的策略,老年人可以選擇如何將房產轉化為退休收入,無論是一次性變現、持續創造現金流,還是保留房產供家人繼承,都各有其優劣。以下介紹三種主要方式:賣房養老與安養信託、以房養老、留房養老。

賣房養老與安養信託

賣房養老是一種將房產出售後變現的策略,長者可以將所得用於退休生活,並進一步通過銀行辦理金錢信託來管理這筆資金,確保穩定的生活保障。金錢信託由專業機構負責管理,按長者需求定期發放資金,避免資金過快耗盡。

特別是對於孤獨老或無家屬照顧的長者,選擇信託時通常會設立監察人,監察人可選擇社福團體,如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來監督資金使用,保障晚年生活。信託主要由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合作金庫承辦。

如果只考慮理想的狀況,722萬元的資產就可以保障單人順利的退休生活。然而,考慮到過度長壽監察人報酬率以及投資波動風險,建議長者在考慮安養信託時,應至少擁有800萬元的現金資產,以確保即使在長壽或市場波動的情況下,仍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退休生活,並穩健應對未來的不可預測風險。

65歲以上戶長家庭支出末20%中間20%前20%
平均每戶人數1.622.223.07
消費支出38.0萬77.2萬133萬
平均每人消費年支出23.4萬34.8萬43.5萬
平均每人消費月支出19,56929,00636,255
餘命23年報酬率(5-2)%390萬578萬722萬

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是一種將房屋作為資產來產生現金流的退休財務規劃方式,通常適合那些擁有房產但需要額外資金支持退休生活的長者。透過逆向抵押貸款,長者可以將房屋抵押給銀行或金融機構,並獲得定期的養老金收入,無需出售房產,也無需立即償還貸款。

貸款金額通常根據房屋估值的60%至70% 計算,且長者依然擁有居住權,直到他們選擇搬離或去世。利息會從每月的貸款額中扣除,保證至少有2/3的養老金可用於日常生活。貸款期限結束後,房屋可以由繼承人償還貸款以保留房產,或由銀行處理房產來清償欠款。如果繼承人選擇償還貸款,房產仍可留在家族中。

以房養老為長者提供了一個在保有居住權的前提下,將房產轉化為退休生活保障的靈活方案,特別適合不希望立即出售房屋、但需要現金流的退休族群。

留房養老

留房養老是指長者保留房產,並透過包租代管的方式將房屋出租以獲取穩定的收入來源。這種方式允許長者在保有房產的同時,利用租金來支持退休生活,且房屋作為資產仍可傳承給後代。包租代管的模式下,租賃事務由專業的代管公司負責打理,長者無需自行處理租賃相關事宜。

包租模式中,包租公司會以固定價格承租房產,並將其轉租給租客。房東每月可獲得固定的租金,無論是否有租客入住,這降低了房東的風險。不過,由於包租公司承擔了空置風險和管理成本,房東收到的租金通常是市場價的50%至80%

相比之下,代管模式下,房東與代管公司簽訂合約,代管公司負責處理所有房屋管理事務,如招租、維修及收租等,房東依然擁有房產的租賃收益,但需支付10%至15% 的管理費。代管模式下的租金接近市場租金,但房東需自行承擔空置風險,這點與包租模式不同。

此外,選擇留房養老通常還需要一次性裝潢或維修開銷,以提升房屋的出租價值。雖然包租能提供穩定的收益,但租金相對較低,而代管雖有較高收益,卻有可能面臨租金斷炊的風險。

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希望保有房產並傳承給後代,同時希望利用房屋產生被動收入的長者。透過權衡包租與代管的選擇,長者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需求來決定最適合的方案。

包租代管

證券投資

在退休階段,長者可以考慮將資產配置到穩定性較高的台灣特別股。特別股除了提供穩定的鼓勵外,還能享有退稅優惠,這對於沒有主動收入來源的長者來說是相當合適的選擇。特別股能夠提供較高的固定收益,減少退休後的財務壓力。特別股的部分以及退稅優惠,在投資進階管道這個內容中有提及

然而,若對台灣單一市場的風險有所顧慮,跨國配置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透過將資金分散投資於全球市場,不僅能降低集中風險,還能從國際市場的成長中獲益,進一步平衡資產配置,確保資產增長與風險管理的雙重效益。

綜合應用

逆向抵押貸款與包租貸款的結合提供了一種靈活的資產管理方式。通過同時使用這兩種貸款方案,長者可以在保有房產的前提下,獲取穩定的現金流。逆向抵押貸款允許長者將房產變現以獲取養老金,而包租貸款則透過出租房產進一步增加收入來源。

這種組合策略的優勢在於,每月穩定的現金流可以再進行投資,形成資金的循環運用。將房產帶來的現金流投入到穩健的投資工具中,如股票、債券或基金,可以放大資產增值的潛力,從而進一步提升退休生活的財務保障。

不過,這種策略也伴隨一定的風險。再投資行為增加了市場波動風險,尤其在槓桿作用下,市場不利時可能對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於使用這一策略的長者,應仔細評估風險承受能力,並保持資金的靈活性,以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

綜合來看,逆向抵押貸款與包租貸款的並行運用為退休後資產管理提供了更多選擇,既能確保房產帶來的現金流穩定,又能藉由投資增值放大資產,但也需要謹慎操作以平衡風險與回報。

簡易槓桿

總結

退休規劃是一個涉及多個層面的複雜議題,涵蓋了經濟保障、居住選擇和資產管理等方面。透過勞保與勞退、公保與公退的細緻分析,能讓讀者深入了解各種制度的運作邏輯與選擇方式,並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出最佳決策。而針對老後居住的多樣選擇,無論是自宅養老、老人公寓還是長期照護機構,每種選擇都有其適用對象與優劣。

在資產變現方面,賣房養老、以房養老與留房養老為長者提供了靈活的資產管理方案,讓他們能夠根據自身需求來安排房產與退休收入的平衡。而證券投資則進一步提供了穩定與增值的財務選擇,通過台灣特別股和跨國配置來減少單一市場風險。

綜合來說,退休規劃的核心在於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與生活需求,靈活運用各種工具來確保穩定的退休生活。同時,也需要審慎考量風險,無論是資金運用還是居住選擇,都應進行全面的評估,確保晚年的財務安全與生活品質。

線上/實體講座

簡報

為節省用戶流量,簡報採手動載入。

評價

Powered by Vite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