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框架: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策略,助您實現資產增值的目標
深入探索全面的理財框架,內容涵蓋開源、節流、投資和風險控制。專為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希望全面掌握理財觀念的人,以及覺得理財有困難的個人而設計。透過實用策略和方法,幫助您建立穩固的財務基礎,讓理財變得更易理解與應用。讓我們一同探索,開啟個人財務成功之路。
認知開源
理財的前提:全面的價值觀與視野
在談論理財之前,我們需要先確認自己擁有全面的價值觀與視野,做認知上的開源。偏食般地追逐財務數字或無止盡地工作,並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生活方式。真正的財務自由和成功源自於平衡發展,涵蓋以下八個重要領域:
- 學習:持續學習與成長是我們應對變化的關鍵。
- 身心靈:照顧好身體、心理與靈性的健康,才能持續發揮最佳狀態。
- 社群:與他人建立真誠的連結,讓我們感到支持與歸屬。
- 事業:發揮專業才能,成就個人的職業目標。
- 公益:貢獻社會,反哺我們所屬的社會與環境。
- 理財:穩健理財,為未來做好規劃與保障。
- 家庭:家庭是情感與支持的核心,需用心經營。
- 休閒:休閒與放鬆不可或缺,這是保持身心平衡的重要方式。
這些領域不僅相輔相成,也同等重要。當我們全面看待生活,理財才不會變成一種壓力,而是成為我們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石。
認知頻寬、價值觀與訊息:為什麼我們無法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我們的目標源自於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不斷受到家庭教育、社會訊息、以及文化習俗的影響。然而,這些訊息不僅形塑了我們的信念,還悄然消耗了我們的認知頻寬,讓我們無法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例如,《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對比了兩種家庭教育模式:
- 窮爸爸說:「我不能負擔這個東西。」
- 富爸爸則問:「我該如何負擔這個東西?」
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信念與價值觀,進而決定了我們在面對挑戰時的心態與行動。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來自廣告與媒體的強大干擾:
-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句話把購買鑽石與愛情劃上等號,但是否沒買鑽石就代表不愛?
- 「聖誕節就是要吃肯德基。」 對台灣人來說可能難以理解,但在日本,這已成為過節的習俗。
這些訊息讓我們意識到,信念不僅影響我們的目標設定,還能透過文化與廣告改變一個社會的行為習慣。
認知頻寬有限:焦慮、匱乏與窮忙的惡性循環
我們的認知頻寬是有限的,除了家庭的影響與外界的訊息,還有許多內在因素在消耗著我們的資源。焦慮、匱乏感、自我否定,以及無止盡的「窮忙」,都讓我們無法專注於更重要的事物,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當我們被短期的危機與壓力牽著走時,注意力自然無法集中在長期價值上。窮忙者通常日復一日地忙碌,卻看不到長期的改變,因為他們無法擺脫這些耗費認知頻寬的干擾。
擺脫窮忙,重拾真正的價值
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關鍵在於重新分配認知頻寬,讓注意力回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
- 優先處理高價值事物:辨識那些能帶來長期回報的任務,並將資源集中在這些事上。
- 減少無效干擾:過濾掉那些無助於目標的訊息源,例如不必要的社交媒體消耗。
- 培養積極的心態與自我對話:透過正念與自我肯定,改變負面的內在信念,為自己創造更多心智空間。
價值觀形塑目標,而訊息影響心智。我們需要提高覺察,確保有限的認知頻寬被用在真正能帶來長期價值的事物上,避免陷入無止盡的窮忙。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干擾,實現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人生。
價值排序決定選擇:優先順序如何改變生活結果?
舉例來說,在保險廣告中,強調現代生活壓力和不良習慣導致癌症年輕化,於是建議人們購買癌症險。然而,這背後的邏輯是將工作放在健康之前。如果我們反過來考慮,優先選擇一份不會損害健康的工作,或許就不需要依賴這類保險了。
還有案例是過度投入公益而忽視家庭,導致晚年時家庭關係破裂,只好依賴信託來確保老年生活和公益遺贈。如果在價值排序上先重視家庭,或許這些複雜的安排根本就不需要了。
這些例子揭示了價值觀的優先順序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從而導致不同的生活結果。重新審視並調整價值排序,可以讓我們更接近理想中的生活狀態。
節流
從勞退、員工持股到團體保險
勞退:穩健收益與節稅雙效合一
首先談到的是勞退(勞工退休金)。勞退除了提供穩健的年化報酬率(約4.5%),還能幫助你節省稅金。這是一項非常適合長期穩定成長的投資選擇,同時具備節稅效益,是勞工應該善加利用的福利之一。
員工持股信託:打折買股票的機會
另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是員工持股信託。當你選擇參與時,公司通常會額外提撥一筆資金進入你的持股專戶,等於是用打折的價格購買公司股票。即使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時候,例如疫情期間遭遇40%的跌幅,如果你選擇在恐慌時賣出,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賺的。這樣的投資不僅增加了資產多樣性,也能享受公司成長的紅利。
團體保險:多重保障,減少額外負擔
最後,團體保險是許多公司提供的另一項重要福利。有了這層保障,許多人可能就不再需要額外購買意外險。像是上下班途中摔車、中暑、爬山摔倒等常見意外,都在理賠範圍內。這不僅降低了額外購買保險的負擔,還能讓你更安心。
刷卡管理技巧:如何通過科目分開改善收支管理
在日常消費中,合理管理信用卡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控制支出。採用科目分開的刷卡管理策略,不僅能讓支付過程更加便利,還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檢視支出,發現可以省下的開支。這裡介紹一種科目分開的刷卡方式,來優化支出管理。
科目分開的刷卡方式
通過科目分開來管理信用卡,可以讓不同類型的支出分別記錄,便於詳細檢視。具體做法如下:
行動支付+信用卡=浮動支出:將信用卡綁定到行動支付系統上,這樣在日常消費時僅需使用手機或其他行動支付工具,身上不必再額外攜帶信用卡。這樣的方式簡化了支付過程,同時也讓你可以更容易地追蹤浮動支出。
家內信用卡=固定支出:如水電瓦斯、影音串流服務、雜誌訂閱等。這張卡集中管理固定的訂閱服務,使你能夠清晰地看到這部分的支出。
更好地控制支出
以我的例子來說,使用科目分開的刷卡管理方法可以讓我更有效地控制支出。我將信用卡綁定到行動支付上,這樣在日常消費時只需用手機支付,免去了攜帶多張卡片的麻煩,同時也能清楚追蹤浮動支出。此外,我在家裡保留了兩張信用卡,一張專門用來處理訂閱服務和網購,另一張則處理資訊服務和系統維運的支出。這樣的安排讓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每一項開支,並發現哪些地方可以進一步節省。這種方法幫助我更好地制定預算,找到不必要的開支,並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
更好的貸款利率
除了分科目管理,信用卡是否能夠穩定地全額還款也會影響聯徵的分數。有些人相信不應該全額還款來培養信用,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沒有全額還款和頻繁使用小額借貸都會成為信用扣分的原因。這點在現今房屋總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格外重要,哪怕只是0.1%的利息差異,每個月還款額就可能相差數百元甚至數千元。因此,謹慎管理信用卡使用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行動支付攻略:簡單五步驟無痛上手
在現代社會,行動支付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僅讓消費更簡單,還能輕鬆記帳和兌獎。只需按照以下步驟,就可以申請並使用行動支付,享受無腦刷卡的便利。
申請發票載具手機條碼
首先,上財政部網站申請發票載具手機條碼。這是數位發票管理的重要一步,未來的消費發票都可以透過手機條碼自動儲存。下載行動支付App
接著,下載並安裝Line Pay、街口支付等行動支付App,這是讓你無需攜帶現金的關鍵工具。綁定發票載具
在App內進行發票載具的綁定操作。簡單設定後,所有消費發票將自動儲存到發票載具內。綁定信用卡
接下來,把信用卡綁定到行動支付App上。完成綁定後,你就可以用手機輕鬆支付,無需再攜帶實體信用卡。無腦刷、無痛記帳、無痛兑獎
完成上述設定後,你可以輕鬆享受無腦刷卡的便利。透過發票載具和行動支付自動記錄每筆交易,讓你無痛記帳,同時也讓兌獎變得毫不費力。
如何有效利用扣除額來節省稅金
在報稅時,扣除額的多寡直接影響我們的稅負。計算應稅淨額的公式為:所得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 = 應稅淨額。其中,扣除額越多,稅金就繳得越少。
扣除額的分類
扣除額分為兩部分:特別扣除額和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二選一)。一般來說,選擇列舉扣除額的情況會有更多的節稅空間。以下是常見的列舉扣除項目:
- 捐贈
- 保險費(包括公司代繳的勞保)
- 醫藥及生育費
- 災害損失
- 購屋借款利息
- 房屋租金支出
- 身心障礙扣除額
- 教育學費
- 長期照顧費用
這些項目在國稅局的節稅手冊中都有詳細說明,方便查詢相關規定。
需要注意的事項
保險費用的限額:保險費用的扣除額包含了公司代繳的勞保費用,因此在進行節稅規劃時,如果已經有相應的保險費,便不必用到全額的人身保險扣除額,這樣才能更好地分配資源。
購屋借款利息 vs. 房屋租金支出:自用住宅的購屋借款利息與房屋租金支出是容易超過標準扣除額的項目,但每戶家庭只能擇一申報。這點需要特別注意,在選擇時應根據自身情況選取對節稅最有利的選項。
透過這些策略,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稅負,享受合理的節稅福利。
投資
股票、基金與ETF的差異:選擇適合你的投資工具
在投資市場中,股票、基金與ETF各有特色,適合不同的投資風格和需求。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有助於你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股票
股票代表單一公司的持股。購買個別股票意味著你需要自行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主動選股。這種投資方式靈活但風險較高,特別適合有經驗、願意投入時間研究的投資人。然而,缺乏經驗的散戶常被稱為“韭菜”,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 代表特徵:單一公司股票、投資人自行研究財報、主動選股
- 代表群體:韭菜、散戶
基金
基金是一籃子股票的集合,通常由專業經理人進行管理。經理人會研究各類公司的財報,主動選擇看好的股票,組成投資組合。這樣的配置適合希望交由專業人士管理資產、但不願親自選股的投資人。常見的例子有聯博高收益債與安聯收益成長等主動管理型基金。
- 代表特徵:一籃子的股票、專業經理人研究財報、主動選股
- 代表基金:聯博高收益債、安聯收益成長
ETF
ETF(交易型基金)也是一籃子的股票,實際上屬於基金的一種,但與傳統基金不同的是,ETF通常是被動管理的,主要追蹤特定指數。它依據既定的選股公式定期調整持股比例,並以較低的管理費吸引投資人。這種投資工具費用更低,適合想要分散風險、但不想過多參與個別股票選擇的投資人。元大0050是台灣市場中知名的ETF代表。
- 代表特徵:一籃子的股票、定期追蹤指數、被動修正、費用更低
- 代表ETF:元大0050
為什麼要投資ETF?
ETF的表現通常較佳,原因多方面:
低管理費用:由於ETF主要追蹤特定指數,並採用被動管理策略,無需專業經理人頻繁介入調整投資組合,管理成本因此較低。較低的管理費用意味著可以將更多資金投入市場,從而提升長期績效。
分散風險:ETF涵蓋多個股票或其他資產,有助於投資組合風險分散。即便部分股票表現欠佳,其他股票的正面表現可對冲部分損失,使得ETF的長期績效更為穩定。
市場追蹤:被動管理的ETF不企圖超越市場,而是緊隨市場整體趨勢。研究顯示,長期來看,市場指數往往表現優於大部分主動管理基金。
減少人為錯誤:與依靠經理人主觀判斷的主動管理基金相比,ETF的規則化選股公式減少了人為干擾,從而提供更穩定的績效。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定價效率通常不利於試圖通過選股或擇時來跑贏大盤的基金經理人。事實上,在過去20年間,只有約17%的美國註冊股票基金和14%的固定收益基金能夠倖存並跑贏基準指數。這進一步說明了ETF在成本效益和長期績效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許多投資者的首選工具。
台股ETF的多重效益:股利、借券、抵稅與股東贈品
投資台股ETF不僅能參與市場成長,還能享受多重收益,包括股利收益、借券利息、股利抵稅,以及股東贈品等。這些效益為投資者提供了額外的財務回報,並有助於提升投資回報率。
股利收益
每當進入除權息季節,持有台股ETF的投資者都會收到股利發放通知,這些現金股利將直接匯入您的戶頭中。這是一種穩定的現金流來源,有助於提高投資的穩定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次領取的股利超過20,000元,將會被徵收2.11%的二代健保補充費。因此,對於股利收入較多的投資者來說,提前規劃稅務策略尤為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借券利息
除了股利之外,ETF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借券獲取利息。借券是指將您持有的證券交給券商,讓券商再將這些證券出借給有意放空市場的投資者,從中賺取利息。這些利息將由券商和出借者按比例分成,通常出借者可獲得7成的利息收益,券商則拿3成。雖然借券利息相對較低,且出借機會有限,但這仍然是ETF投資中的一項潛在收益來源,值得一試。
股利抵稅
根據所得稅法規定,股利所得需要併入綜合所得課稅,但投資者可以享有股利金額8.5%的稅額抵減,每一申報戶最高可抵減8萬元。這意味著,如果您的全年股利金額在94萬元以下,您可以充分利用這項稅收優惠。更重要的是,如果抵減稅額超過應納稅額,差額部分還可以申請退稅,進一步提升您的實際收益。
股東贈品
許多上市公司為了鼓勵股東參與股東會,會提供股東贈品作為回饋。投資者可以透過委託書公告資料免費查詢平台,了解各公司股東會的相關資訊,包括贈品內容、領取方式等。例如,中鋼歷年的股東贈品,如2024「砧心有您」抗菌多功能不鏽鋼砧板組等,深受股東喜愛。投資者可在股東會期間,攜帶委託書至指定地點領取贈品,或透過電子投票方式參與,並於指定時間內領取。這些贈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能增進投資者與公司的互動,提升投資體驗。
若想更深入了解相關議題,可以參考YouTube 柴鼠兄弟的頻道。他們透過生動易懂的影片,介紹台股ETF的多重效益與理財觀念,並分享實用的投資策略,是理財新手與進階投資者的寶貴資源。他們還出版了書籍《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與《存股ETF從二年十張開始》,進一步闡述他們的理財理念。
風險控制
壽險選擇指南:定期與終身保險的區別及小資族的優先考量
在壽險的選擇上,許多人會面臨定期與終身保險的抉擇。這兩者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小資族在做出選擇時應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考量。
定期保險 vs 終身保險:功能與定位
首先,定期保險與終身保險的性質有所不同。定期保險是一種純粹的保險,通常保障一段特定的時間,比如10年、20年或30年。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發生不幸,受益人將獲得保額賠付。對於小資族來說,定期保險的保費相對較低,因此更符合預算有限但需要充足保障的需求。
相比之下,終身保險則是持續終身的保障,保單持有者無論何時過世,受益人都會得到賠付。除了保障功能外,終身保險還具備儲蓄和稅務規劃的功能。因此,終身保險更適合那些有長期財務規劃或稅務考量的投保人。
優體與非優體:保費差異及體檢要求
壽險產品中還有優體與非優體的區分。優體是指健康狀況較好的投保人,他們通常需要經過較為詳細的體檢程序,但可以享受更優惠的保費折扣,保費可以比非優體低至六折。儘管體檢過程稍顯繁瑣,但對於追求性價比的小資族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保額計算:合理規劃保障金額
至於保額的計算,應根據家庭的實際收支情況來進行。一般來說,合理的壽險保額應為稅後所得的5.6倍至8.4倍。這樣的保額設定可以有效覆蓋家庭的財務需求,確保在發生意外時能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具體的計算方法和細節我已整理在簡報中,供有需要的讀者進一步參考。
醫療險購買指南:理性看待統計數字與保險需求
在購買醫療保險時,保險業務人員常常會引用各種統計數據來強調保險的重要性。例如,我曾遇到一位業務人員,他引用健保署的統計數字,說明國人一生的醫療費用高達427萬元,年均醫療費用為5.2萬元。這樣的數字聽起來確實驚人,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擔憂,進而立即購買保險。
然而,這裡需要澄清的是,這427萬元是健保的總支出,並非由個人直接支付的費用。健保對於自付額有詳細的規定,並設有每年醫療費用的上限,超過部分在次年可申請核退。因此,僅依據健保支付的總額來決定投保標準並不準確。
醫療險的真正價值:自付額與自費項目保障
醫療險的最大功能在於補足住院或手術時健保所不涵蓋的自付額和自費項目。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這才是醫療險真正的保障所在。根據康健人壽自費醫療調查,5萬元是最常見的自費金額,而非一些保險平台推崇的20萬至30萬元的數字。這表明,在購買醫療險時,應根據實際可能發生的自費項目來進行合理的保障設計,而不是被過高的數字嚇倒。
理性選擇醫療險,避免過度保險
購買醫療險時,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和風險,選擇適合的保額至關重要。醫療險的目的是提供健保之外的補充保障,因此,了解健保的保障範圍、自付額規定以及自費項目,然後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財務能力來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才是最為明智的做法。
注意保險條款,警惕精美的促銷材料
此外,在購買保險時,還需特別留意保險的條款細節。雖然許多保險公司會製作精美的宣傳材料,試圖吸引消費者購買,但保險產品的真正品質如何,還是要通過仔細閱讀和比較條款才能看出來。不要讓華麗的DM刺激了購買慾望,而忽略了保障的實質內容。
失能險的重要性:為家庭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在保險規劃中,許多人往往只關注到壽險,以防家庭支柱的缺席帶來的經濟困難。然而,相比之下,家庭支柱的失能可能對家庭構成更大的打擊,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收入的下降,還可能導致生活開支的大幅增加。
在台灣,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植物人案例,這位病人在失能後生活了長達47年。這期間,家庭所承受的心靈與財務負擔是難以想像的。這個案例讓我們意識到,失能險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夠確保當身體機能因疾病或意外而減損時,投保人依然能夠獲得經濟支持,彌補因工作能力下降帶來的收入損失。
根據本文初版時的統計數據,一名外籍看護工的月薪大約為30,000元。因此,我認為將失能險的每月扶助金設定為3萬元是一個合理的標準,這樣的金額足以在失能情況下為家庭提供基本的經濟支持,減輕家人因長期照護所帶來的財務壓力。
通過合理配置失能險保額,我們可以在面對不測時,為自己和家人建立一個更加穩固的財務屏障,確保家庭能夠在困境中保持經濟穩定。
綜合來看,壽險、醫療險和失能險這三者相輔相成,構成了完整的保障體系。壽險主要應對因家庭支柱缺席而造成的收入損失,醫療險補足自費醫療支出,而失能險則確保在失能情況下家庭的經濟穩定。通過合理的保險規劃,我們能夠為自己和家人提供全方位的經濟保障,無論面對何種不測,都能有效應對。
總結:從認知開源到風險控制,打造全面財務保障
全面的財務規劃涵蓋了從認知開源、節流、投資到風險控制的各個方面。首先,通過認知開源,我們梳理價值觀,確立財務目標,為後續的財務管理奠定基礎。接著,通過有效的節流和明智的投資策略,我們能夠提升收入、控制支出,實現資產的穩健增長。最後,風險控制則是保障家庭財務安全的核心,適當配置壽險、醫療險和失能險,確保在面對風險時家庭能夠維持經濟穩定。
綜合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構建一個穩固且全面的財務保障體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線上/實體講座
簡報
評價
延伸閱讀
一生幸福的人生企畫書:從事業、財富、家庭、心靈到退休,8個面向,理性效率規畫你的一輩子
看完本書,你一定恨不得將人生打掉重練!
人生只有一次,不該得過且過,你可以有方法、效率地完成目標,並且讓人生到達某種高度。
我們常說,要追求幸福人生!以為只要有個念想,全世界就會聯合起來幫助我們。但是,除了等待神奇的力量,我們應該有計畫、有效率的實踐。
行動支付時代的金錢整理術
減少使用現金卻花更多錢?奇怪到底都花到哪去 為現代人設計的存錢守則!不知不覺就有節餘
- 行動支付、電子錢包、信用卡,全部都要當成隱形負債。
- 需要跟想要有分清楚嗎?支付習慣改變後的腦衝花錢最可怕。
- 錢包晚安曲:換成小錢包就存得了錢!並在一天的尾聲整理它。
- 偷學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丟棄囤積雜物也能改善家庭財務。
- 有計畫性的浪費:別讓存錢成為痛苦,正確的浪費才是幸福。
醫生強烈建議你買的保險: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長照險……買什麼險才真正有保障?突破業務員暗黑話術,靠自己買對保險
- 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長照險……對一個家庭來說,最需要的都不是這些。
- 保了住院給付金,一旦住院就可領錢?別傻了,醫院根本不讓你住院。
- 罹癌、開刀後,卻發現保險不理賠?癌症險真的必要嗎?醫生用數字告訴你。
- 大多數人買的長照險,將來用不到;投資型保單?幾年後都賠錢。
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長照險……保險這麼多種,我到底該買什麼險? 專業醫生告訴你:你最需要也最好的保險,其實只有四個字。 教你突破業務員暗黑話術,靠自己買對保險。